【「暖心行動」助千人通波仔 部分事前不知患病 逾兩成患者需裝至少4個支架 情況堪憂 冀政府改善本地公私營醫療協作】

【「暖心行動」助千人通波仔 部分事前不知患病 逾兩成患者需裝至少4個支架 情況堪憂 冀政府改善本地公私營醫療協作】 | Hong Kong Asia Heart Centre

心臟病為香港常見致命疾病第3位,而根據衛生署數字推算,香港至少接近一半人口為有患心臟病的高危因素。惟本港公私營醫療體制失衡,私營醫療費用極為昂貴,不少人寧願「拖症」,等待輪候時間甚長的公營醫療,以至錯失治療黃金時間。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提供價格合理的心臟檢查及手術,並免費為長者做篩查,3年來已幫助千名患者「通波仔」,冀能為公營醫療分流之餘,亦推動公私營醫療縮窄差距。

患者過份集中於公院 私院昂貴難分流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指出,冠心病可引致心肌梗塞、猝死、心臟衰竭、心律不正、增加中風風險等,有關患者需要及時做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即俗稱的「通波仔」,以打通被血栓阻塞的血管,拆除體內計時炸彈。

不過,根據醫院管理局數字,內科門診新症最長輪候時間,最長可達96星期。曾子欣醫生表示,現時患者過份集中在公營醫療系統,但大部分私營醫療服務所費不菲,難做分流效果,令不少非極為緊急的病人都難有適切治療。

通波仔手術計劃用貼近公院價錢 嘗試拉近公私營差距
由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推出的「通波仔手術計劃」,今年訪問了654名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冠心病患者,近一半人檢查前不知道自己心臟健康的嚴重程度、約4成人不了解冠心病,同時約8成半人表示,到一般私院做手術會有不同程度的經濟困難,並有近半人稱會因未能負擔私院治療費用,而選擇拖延治療。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表示,推出通波仔手術計劃目的是提供優惠價進行心臟手術和檢查,以貼近公營醫院價錢,拉近公私營醫療差距,彌補公立資源有限的問題,同時會走入社區,舉辦恆常社區免費心臟篩查,助港人及早診治心臟病。

未及公院診症心血管已塞99%  中年爸爸幸獲幫助
任職銀行業、年約50歲的劉先生,本身是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他今年中做身體檢查時,心電圖有異樣,而且感到心口不適,故在7月獲轉介到公立醫院排期,但須待至2024年1月才可看症。惟9月底時不適加劇,透過公司醫生於10月再檢查,發現情況嚴重,後來經朋友推薦下得知通波仔手術計劃,並於同月看症及完成通波仔。

劉先生指,醫生為他做詳細心臟檢查才發現,其中一條心血管已嚴重阻塞達99%。雖然劉先生爸爸因心臟病離世,但他坦言從沒想過於此年紀就患有心臟病,形容自己只是在命懸一線之時「執返條命」。育有一子的他非常感激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讓他能在巨大經濟壓力下及時用優惠價做手術:「救了我,也救了我家人!」

講者: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先生 / 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李樹嫻姑娘


本港心臟病患增 卻難獲適切治療

香港近半人口為心臟病高危者 至少10萬人為患者

-高血壓、高膽固醇為常見心臟病高危因素

-本港2020至2022年人口健康調查,15至84歲人士(佔本港2023年中約649萬人):

 *51.9% 高膽固醇

 *29.5% 高血壓

  ^65至84歲人士中,每10人就有6人患有高血壓

-以本港現時接近750萬人口推算,即約44.9%香港人屬心臟病高危者

-另外,根據上述同一調查,15歲以上港人(約672.8 萬)之中,1.6%(即約10萬人)表示經醫生診斷患上冠心病

-心臟病患病率隨着年齡增長而增加,其中85歲或以上人士高達7.7%


本港心臟病死亡率逐步上升 部分患者不理解自己情況

-心臟病為香港最常見致命疾病第3位

-死亡率自2020 年起一直上升,現已升至近10 年高位

-不過,2023年訪問654名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冠心病患者:

 *45.3%訪者檢查前不知道自己心臟健康的嚴重程度

 *38.5%受訪者表示不了解冠心病


冠心病併發症不可忽視

-可引致心肌梗塞、猝死、心臟衰竭、心律不正、增加中風風險等


「通波仔」須及時進行

-「通波仔」正式名稱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用以打通被血栓阻塞的血管

-及早「通波仔」有助減低急性病發及死亡風險

-但確診心臟病後,即使有需要做手術,公立醫院輪候時間亦可以非常長


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過長 公私營醫療分配失衡

-根據醫院管理局數字,內科門診新症最長輪候時間,最長可達96星期

-患者過份集中在公營醫療系統

 *如非極為緊急個案,難有適切治療

-如可在私營醫療系統以合理價格跟進病情,市民多一個選擇

-惟現時大部分私營醫療服務所費不菲,難做分流效果

 *因應病情的複雜程度、支架的數量及物料、所選醫院及醫生,心臟手術費會有所不同


本港公私營醫療分配不均待解決 通波仔優惠成出路

- 優惠價診斷及治療

 *優惠價心臟檢查、「通波仔」

 *令早期、較輕微的心臟病患者得到即時根治,避免病情惡化

-紓緩公私營醫療失衡

 *分流有需要患者到私營醫療

 *減少因輪候時間太長錯過治療黃金期的患者

-為市民心臟健康把關

 *主動走入社區,不少隱藏、即病情較輕微但未就醫的患者

 *呼籲更多組織響應及配合恆常化社區免費心臟篩查


心臟病病人優惠價診斷及治療、一條龍跟進

-截至2023年9月已處理共1000宗個案

-目的:

 *彌補公立醫資源有限問題,減少患者因輪候時間過長而未能得到適當治療的機會

 *嘗試收窄公私營醫療服務的差距,改善失衡問題

-優惠價通波仔

 *優惠價(接近公營醫院手術費用)於私營醫院做「通波仔」

-只需持有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

-優惠價心臟檢查

 *收費進行心臟電腦掃描,會見心臟科專科醫生

 *及早發現心臟問題,經醫生評估是否需要做「通波仔」或搭橋手術

-一條龍跟進:

 *快速問診諮詢

資料來源:iMeddy
心臟病為香港常見致命疾病第3位,而根據衛生署數字推算,香港至少接近一半人口為有患心臟病的高危因素。惟本港公私營醫療體制失衡,私營醫療費用極為昂貴,不少人寧願「拖症」,等待輪候時間甚長的公營醫療,以至錯失治療黃金時間。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提供價格合理的心臟檢查及手術,並免費為長者做篩查,3年來已幫助千名患者「通波仔」,冀能為公營醫療分流之餘,亦推動公私營醫療縮窄差距。

患者過份集中於公院 私院昂貴難分流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指出,冠心病可引致心肌梗塞、猝死、心臟衰竭、心律不正、增加中風風險等,有關患者需要及時做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即俗稱的「通波仔」,以打通被血栓阻塞的血管,拆除體內計時炸彈。

不過,根據醫院管理局數字,內科門診新症最長輪候時間,最長可達96星期。曾子欣醫生表示,現時患者過份集中在公營醫療系統,但大部分私營醫療服務所費不菲,難做分流效果,令不少非極為緊急的病人都難有適切治療。

通波仔手術計劃用貼近公院價錢 嘗試拉近公私營差距
由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推出的「通波仔手術計劃」,今年訪問了654名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冠心病患者,近一半人檢查前不知道自己心臟健康的嚴重程度、約4成人不了解冠心病,同時約8成半人表示,到一般私院做手術會有不同程度的經濟困難,並有近半人稱會因未能負擔私院治療費用,而選擇拖延治療。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表示,推出通波仔手術計劃目的是提供優惠價進行心臟手術和檢查,以貼近公營醫院價錢,拉近公私營醫療差距,彌補公立資源有限的問題,同時會走入社區,舉辦恆常社區免費心臟篩查,助港人及早診治心臟病。

未及公院診症心血管已塞99%  中年爸爸幸獲幫助
任職銀行業、年約50歲的劉先生,本身是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他今年中做身體檢查時,心電圖有異樣,而且感到心口不適,故在7月獲轉介到公立醫院排期,但須待至2024年1月才可看症。惟9月底時不適加劇,透過公司醫生於10月再檢查,發現情況嚴重,後來經朋友推薦下得知通波仔手術計劃,並於同月看症及完成通波仔。

劉先生指,醫生為他做詳細心臟檢查才發現,其中一條心血管已嚴重阻塞達99%。雖然劉先生爸爸因心臟病離世,但他坦言從沒想過於此年紀就患有心臟病,形容自己只是在命懸一線之時「執返條命」。育有一子的他非常感激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讓他能在巨大經濟壓力下及時用優惠價做手術:「救了我,也救了我家人!」

講者: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先生 / 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李樹嫻姑娘


本港心臟病患增 卻難獲適切治療

香港近半人口為心臟病高危者 至少10萬人為患者

-高血壓、高膽固醇為常見心臟病高危因素

-本港2020至2022年人口健康調查,15至84歲人士(佔本港2023年中約649萬人):

 *51.9% 高膽固醇

 *29.5% 高血壓

  ^65至84歲人士中,每10人就有6人患有高血壓

-以本港現時接近750萬人口推算,即約44.9%香港人屬心臟病高危者

-另外,根據上述同一調查,15歲以上港人(約672.8 萬)之中,1.6%(即約10萬人)表示經醫生診斷患上冠心病

-心臟病患病率隨着年齡增長而增加,其中85歲或以上人士高達7.7%


本港心臟病死亡率逐步上升 部分患者不理解自己情況

-心臟病為香港最常見致命疾病第3位

-死亡率自2020 年起一直上升,現已升至近10 年高位

-不過,2023年訪問654名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冠心病患者:

 *45.3%訪者檢查前不知道自己心臟健康的嚴重程度

 *38.5%受訪者表示不了解冠心病


冠心病併發症不可忽視

-可引致心肌梗塞、猝死、心臟衰竭、心律不正、增加中風風險等


「通波仔」須及時進行

-「通波仔」正式名稱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用以打通被血栓阻塞的血管

-及早「通波仔」有助減低急性病發及死亡風險

-但確診心臟病後,即使有需要做手術,公立醫院輪候時間亦可以非常長


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過長 公私營醫療分配失衡

-根據醫院管理局數字,內科門診新症最長輪候時間,最長可達96星期

-患者過份集中在公營醫療系統

 *如非極為緊急個案,難有適切治療

-如可在私營醫療系統以合理價格跟進病情,市民多一個選擇

-惟現時大部分私營醫療服務所費不菲,難做分流效果

 *因應病情的複雜程度、支架的數量及物料、所選醫院及醫生,心臟手術費會有所不同


本港公私營醫療分配不均待解決 通波仔優惠成出路

- 優惠價診斷及治療

 *優惠價心臟檢查、「通波仔」

 *令早期、較輕微的心臟病患者得到即時根治,避免病情惡化

-紓緩公私營醫療失衡

 *分流有需要患者到私營醫療

 *減少因輪候時間太長錯過治療黃金期的患者

-為市民心臟健康把關

 *主動走入社區,不少隱藏、即病情較輕微但未就醫的患者

 *呼籲更多組織響應及配合恆常化社區免費心臟篩查


心臟病病人優惠價診斷及治療、一條龍跟進

-截至2023年9月已處理共1000宗個案

-目的:

 *彌補公立醫資源有限問題,減少患者因輪候時間過長而未能得到適當治療的機會

 *嘗試收窄公私營醫療服務的差距,改善失衡問題

-優惠價通波仔

 *優惠價(接近公營醫院手術費用)於私營醫院做「通波仔」

-只需持有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

-優惠價心臟檢查

 *收費進行心臟電腦掃描,會見心臟科專科醫生

 *及早發現心臟問題,經醫生評估是否需要做「通波仔」或搭橋手術

-一條龍跟進:

 *快速問診諮詢

資料來源:iMeddy
Share
【公私營醫療協作未見進展 「暖心行動」助千人通波仔冀拉近差距】
心臟病為香港常見致命疾病第3位,而根據衛生署數字推算,香港至少接近一半人口為有患心臟病的高危因素。惟本港公私營醫療體制失衡,私營醫療費用極為昂貴,不少人寧願「拖症」,等待輪候時間甚長的公營醫療,以至錯失治療黃金時間。有機構推行「暖心行動」,提供價格合理的心臟檢查及手術,並免費為長者做篩查,3年來已幫助千名患者「通波仔」,冀能為公營醫療分流之餘,亦推動公私營醫療縮窄差距。患者過份集中於公院 私院昂貴難分流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指出,冠心病可引致心肌梗塞、猝死、心臟衰竭、心律不正、增加中風風險等,有關患者需要及時做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即俗稱的「通波仔」,以打通被血栓阻塞的血管,拆除體內計時炸彈。不過,根據醫院管理局數字,內科門診新症最長輪候時間,最長可達96星期。曾子欣醫生表示,現時患者過份集中在公營醫療系統,但大部分私營醫療服務所費不菲,難做分流效果,令不少非極為緊急的病人都難有適切治療。暖心行動用貼近公院價錢 嘗試拉近公私營差距由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辦的「暖心行動」,今年訪問了654名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冠心病患者,近一半人檢查前不知道自己心臟健康的嚴重程度、約4成人不了解冠心病,同時約8成半人表示,到一般私院做手術會有不同程度的經濟困難,並有近半人稱會因未能負擔私院治療費用,而選擇拖延治療。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表示,暖心行動目的是提供「暖心價」心臟手術和檢查,以貼近公營醫院價錢,拉近公私營醫療差距,彌補公立資源有限的問題,同時會走入社區,舉辦恆常社區免費心臟篩查,助港人及早診治心臟病。未及公院診症心血管已塞99% 中年爸爸幸獲暖心行動幫助任職銀行業、年約50歲的劉先生,本身是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他今年中做身體檢查時,心電圖有異樣,而且感到心口不適,故在7月獲轉介到公立醫院排期,但須待至2024年1月才可看症。惟9月底時不適加劇,透過公司醫生於10月再檢查,發現情況嚴重,後來經朋友推薦下得知暖心行動,並於同月看症及完成通波仔。劉先生指,醫生為他做詳細心臟檢查才發現,其中一條心血管已嚴重阻塞達99%。雖然劉先生爸爸因心臟病離世,但他坦言從沒想過於此年紀就患有心臟病,形容自己只是在命懸一線之時「執返條線」。育有一子的他非常感激暖心行動,讓他能在巨大經濟壓力下及時用暖心價做手術:「救了我,也救了我家人!」部分患者不自知患心臟病 社區篩查助找出心臟病患根據暖心行動1000名受惠者的統計數據,不少患者病情嚴重,超過一半人須安裝3個支架或以上;另外有3成患者是60歲或以下,年齡最小個案更只有31歲。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指出,數據反映心臟病有漸變複雜及年輕化的趨勢,而不少聯繫暖心行動的患者,其實不知自己心臟有事,而且很多人在病發前都沒有症狀,容易錯過治療最佳時機,因此公私營醫療之間需要橋樑,令更多人可及早發現並診療心臟問題。有見及此,暖心行動又與香港明愛等社區組織合作,恆常為65歲或以上長者做免費健康及心臟篩查。由2020年初至今,已有1061名長者接受篩查,發現當中超過一半人有瓣膜性心臟病、少數人有心房顫動,並有逾1成人須跟進,獲直接開轉介信。基層長者求醫難 公私營協作方為上策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李樹嫻姑娘表示,很多長者的健康意識薄弱,加上公營醫療輪候時間長,看症亦隨時需花上一天,在「手停口停」下,即使身體感不妥亦寧願自行購藥服用,以致發現疾病時,往往病情已惡化。此外,醫療服務趨向電子化、因知識水平不高或行動不便而需要親友陪診等,都是不少長者在求診時需面對的難題。政府在今年施政報告中,着力推行大灣區基層醫療。李樹嫻姑娘認為,此舉雖然對居於國內的年長港人有幫助,但暫未見完善配套,而且跨區醫療本來有不少限制,如溝通、交通等,對於本港基層長者未必有幫助,亦無助鼓勵他們及早發現及治療病患。她指出,政府長遠應進一步發展公私營醫療協作,善用私營醫療資源,一些如暖心行動的計劃亦應繼續,有助於社區內找出更多隱疾個案盡早治理,同時加強市民的健康意識。資料來源:So Healthy
2
免費篩查 及早發現心臟病
免費篩查 及早發現心臟病(左起)連瑋翹、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林逸賢及曾子欣。本港心臟病患者逐年遞增,公營醫療系統中,無論新症輪候時間、檢查輪候時間還是等待手術治療的時間都愈來愈長。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暖心行動」將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恆常化,希望幫助基層市民及早發現心臟問題,避免急性發作始治療。自疫情起,本港每年因心臟病死亡的數字有所上升,2021年達6,595人,較疫情前增加約500人,部分原因是集中資源抗疫,影響部分公院的非緊急服務,病人覆診也可能延期。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表示,「雖然半緊急新症可於4至7周內見到醫生,但穩定新症輪候時間長達142星期,情況並不理想。主流醫學講求『治未病』,當出現風險因素就應該要處理。輪候時間長或令病情惡化,甚至變急症入院,即本來可用藥控病變成要手術治療,對醫院和病人都不是好事。」篩查活動恆常化暖心行動在疫情初期展開,希望幫助分流公院患者,可及早接受心臟電腦掃描及「通波仔」治療,紓緩公院壓力及收窄公私營醫療失衡的問題。來年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將恆常化,計劃舉行6次篩查活動,預計約700名長者受惠,長者及家有長者人士不妨留意。檢查項目包括心臟超聲波、心房顫動、空腹血糖、空腹膽固醇、血壓及蛋白尿等。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形容,參加活動等於免費看了一次醫生,並可及早了解心臟問題;呼籲更多社區組織響應,合作舉行篩查活動,讓基層受惠。轉介97名較嚴重患者林逸賢總結過往社區免費心臟篩查結果,727名接受篩查的人士,平均年齡為70.5歲,幾乎沒有人可避免「三高」,24%人有高血壓、35%人有高膽固醇,高血糖的亦有41%,增加冠心病風險,「檢查亦找出17人患有心房顫動,他們比一般人較易中風,可使用薄血藥作預防;193人驗出高尿蛋白,要留意腎臟健康。此外,多達300人有心臟瓣膜問題,大部分屬輕微血液反流,惟長遠可引致心臟衰竭,可考慮微創手術處理避免惡化。」篩查活動最後為97名有較嚴重心臟問題而不自知的患者發出轉介信,到政府或其他私營醫療專科跟進。其中一位是72歲的譚女士,間中感胸口不適,於是參加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與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合作的心臟篩查活動,結果發現有尖瓣倒流及高膽固醇。免費篩查 及早發現心臟病便攜式心臟超聲波儀器可助快速完成心臟疾病篩查。加強基層健康教育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希望政府審視公營醫療系統問題對症下藥,「現時醫療資源已經不足,而香港有人口老化趨勢,將來醫療需求增加,需要增撥更多資源,減低輪候時間,病向淺中醫也有助減低日後醫療需求。另應加強推行公私營協作,例如擴闊涵蓋範圍至通波仔等心臟手術;加強基層醫療與健康教育,讓大眾包括長者認識更多疾病預防知識,養成恆常檢查的習慣。」內容轉載:AM730
3
疫情下心臟科輪候再延長 醫療機構推社區篩查計劃助基層防患未然
公立醫院自2020年起,因應疫情暫停非緊急手術服務,心臟專科門診新症的輪候時間長達一年以上,有心臟問題的病人或許無法及時就醫,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有醫療機構有意在公私營醫療之間扮演中間角色,兩年前已推出的「通波仔手術計劃」手術予有需要的病人,並推出社區篩查計劃,有見疫情持續,該機構計劃在2023年將社區篩查計劃升級,一年進行6次社區篩查,預計約700人受惠。醫療劵無法完全減輕基層長者負擔今年72歲的譚女士,在公屋居住,曾有過家族病史,母親因心臟病去世。自身亦經常有心臟不適、容易氣喘和疲勞等問題,但因以往經歷過在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過長,又無法負擔得起私營機構的醫療費用,遲遲沒有到醫院進行檢查。問到為何沒有使用政府醫療劵減輕部分醫療負擔,譚女士坦言日常需要用到醫療劵的情況有很多,如看牙科、中醫等,當中需要支付的費用並不少,根本沒能剩下多少額度能支付心臟檢查的開支。正好在今年遇上一個計劃在她家附近開設社區中心,便參與了社區篩查計劃。經專科診斷後發現她患有尖瓣逆流、高膽固醇等疾病,現時經中心轉介到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排期,但輪候時間仍需等到2024年。為減輕病人及公營機構壓力在本港致命疾病中,心臟病排行第三位。根據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統計自疫情起,每年因心臟病的死亡人數明顯上升,2021年死亡人數為6595人,較疫情前增加約500人。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自2020年2月聯同嘉諾撒醫院發起,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更快捷,優惠價的「通波仔」手術,希望能縮短疫情下病人輪候公立醫院的時間,計劃目前共逾2,000位患者受患。同年11月服務正式恆常化,展開第二階段,推出免費社區篩查計劃,包括心臟超聲波,找出隱形患者,提供康復支援。社區篩查計劃明年增至6次 找出心臟病隱形患者有見疫情持續,今年5月更拓展檢查覆蓋範圍,推出涵蓋心臟、腦血管預防中風檢查計劃,務求讓各階層市民均可受惠,盡早獲得醫治。預計第三階段於2023年將社區篩查計劃升級,一年進行6次社區篩查,預料到時約700人受惠。公院輪候時間過長 小病拖成大病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暨心臟專科曾子欣醫生認為,現時公立醫院的輪侯時間過長,心臟病患者容易小病拖成大病,「原本只要食藥就解決到嘅問題,變到要做手術先解決到。」他希望有關計劃能給予市民多個選擇,同時減輕公營醫療和病人的負擔他。他以行車隧道作比喻,「公立醫院似紅遂,價錢便宜,但因服務人士眾多,輪候時間需時;私院則如西遂,價錢較貴,但輪候時間較快,而我哋嘅『通波仔手術計劃』則如東遂。」他認為介乎於兩者之間,比公立醫院輪候時間快,價錢卻比私立醫院便宜。社協呼籲加強公私營合作走入社區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總幹事連瑋翹認為,「通波仔手術計劃」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以公私營合作的方式走入社區,直接為有需要病人提供轉介服務,有助於紓緩公營醫療壓力,但若果要根治香港的醫療問題,應要從兩大問題著手。他指出,第一是人口老化問題。香港長者人數每年增加五、六萬人,一名長者有機會身兼多種疾病,「一個長者同時睇緊七科、八科專科都並唔罕見,而當一個病人唔喺睇緊一個醫生,而係睇緊六、七個醫生嘅時候,醫療需求其實喺非常之大。」第二,是長者對預防疾病和健康意識貧乏。連瑋翹表示,在推行長者預防疾病時遇上很多問題,「因為基層長者大多嘅健康素養較低,進行檢查嘅動機亦相對低。另外,因社區預防風氣唔盛行,長者有時未必有病,但係想預早檢查,都搵唔到有相應服務。」他認為,加強公私營協作是較可行的方式推行基層長者醫療預防等措施,能有助於整個醫療制度的持續性。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呼籲社區各界與他們一同關注心臟病患,承諾未來服務將會繼續拓展,希望將來可以提供到更多與心臟疾病相關的手術以「優惠價」給有需要的病患。內容轉載: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