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場消融術治療房顫新趨勢,手術時間短,適合年老患者】

【脈衝場消融術治療房顫新趨勢,手術時間短,適合年老患者】 | Hong Kong Asia Heart Centre

俗稱「房顫」的心房顫動,是一種會持續惡化的心律疾病,年紀愈大,病發風險愈高,確診後需要盡早接受手術治療,才能避免併發症發生。不過,許多年老患者礙於心臟機能欠佳,手術風險較高。近年本港就引入了「脈衝場消融術」,大大縮短手術時間,安全性較高,能讓更多本身未能接受手術的患者受惠,可望成為治療房顫的新趨勢。

 

心房顫動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八十歲以上長者,患病比率達一成。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指出,房顫患者的心跳會突然增加,即使安然坐著,也會感氣促及心悸等症狀,如果不作處理,或會增加中風及心臟衰竭等風險。他形容,房顫是一種持續發展的疾病,部份人會由偶發性演變成永久性,必須把握治療黃金期。

 

傳統手術 治療時間較長

藥物及手術是房顫治療的兩大元素,不少人傾向選擇前者,畢竟年紀較大的患者不想「捱一刀」。然而,林醫生指控制心律的藥物,療效最多四至五成,而且或引起甲狀腺及肝功能受損等副作用,難以長期使用,相對而言,手術是較為理想的選擇。

 

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射頻消融術」及「冷凍治療」是較常用的手術方法,手術針對左心房與肺靜脈交界出現的不正常細胞,藉著射頻或冷凍技術,消滅這些細胞,或在該位置建立「防火牆」,以阻擋它們對心律的干擾,從而改善病情。

 

儘管手術療效達七至八成,惟手術時間長達數小時,而且有潛在的手術後遺症機會,例如射頻消融術可令人氣促,甚至影響食道,個別嚴重情況下,甚至可威脅生命安全。故此,醫學界一直尋求療效顯著而副作用低的手術方法。

 

釋放脈衝 細胞自然凋亡

直至脈衝場消融術面世,進一步提升了房顫治療的成效。這種新技術並非利用能量或溫差消除不正常細胞,而是透過電流經過細胞表面,使細胞膜產生小孔,令其自然在短時間內死亡,無法再影響心臟跳動。由於電流集中於心房及肺靜脈附近,並能調節能量及時間,因此不會對神經線細胞及其他正常細胞造成破壞,研究指出相關併發症風險更接近零。

 

脈衝場消融術的另一特點是手術時間大為縮短,每次脈衝釋放的時間約為兩秒,平均需要八次,整個手術時間大約為六十至九十分鐘︰「手術風險可因此減低,而且患者的接受程度會增加,預計將來會是治療心房顫動的標準。」

 

這種治療技術於今年二月引入本港私家醫院。林醫生說,以往年紀大、心臟機能較弱的房顫患者幾乎只能透過藥物控制病情,正因脈衝場消融術的手術時間短、副作用少,如今能適合於這班患者身上,是治療房顫的一大突破。

 

相對其他手術,脈衝場消融術的儀器無論在喉管設計及控制也更為靈活,能令心臟科醫生更易掌握相關技術,從而令更多房顫患者受惠。

備注:林逸賢醫生提醒,治療心房顫動有不同方案,各有其成效及副作用,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資料來源:晴報Skypost

俗稱「房顫」的心房顫動,是一種會持續惡化的心律疾病,年紀愈大,病發風險愈高,確診後需要盡早接受手術治療,才能避免併發症發生。不過,許多年老患者礙於心臟機能欠佳,手術風險較高。近年本港就引入了「脈衝場消融術」,大大縮短手術時間,安全性較高,能讓更多本身未能接受手術的患者受惠,可望成為治療房顫的新趨勢。

 

心房顫動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八十歲以上長者,患病比率達一成。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指出,房顫患者的心跳會突然增加,即使安然坐著,也會感氣促及心悸等症狀,如果不作處理,或會增加中風及心臟衰竭等風險。他形容,房顫是一種持續發展的疾病,部份人會由偶發性演變成永久性,必須把握治療黃金期。

 

傳統手術 治療時間較長

藥物及手術是房顫治療的兩大元素,不少人傾向選擇前者,畢竟年紀較大的患者不想「捱一刀」。然而,林醫生指控制心律的藥物,療效最多四至五成,而且或引起甲狀腺及肝功能受損等副作用,難以長期使用,相對而言,手術是較為理想的選擇。

 

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射頻消融術」及「冷凍治療」是較常用的手術方法,手術針對左心房與肺靜脈交界出現的不正常細胞,藉著射頻或冷凍技術,消滅這些細胞,或在該位置建立「防火牆」,以阻擋它們對心律的干擾,從而改善病情。

 

儘管手術療效達七至八成,惟手術時間長達數小時,而且有潛在的手術後遺症機會,例如射頻消融術可令人氣促,甚至影響食道,個別嚴重情況下,甚至可威脅生命安全。故此,醫學界一直尋求療效顯著而副作用低的手術方法。

 

釋放脈衝 細胞自然凋亡

直至脈衝場消融術面世,進一步提升了房顫治療的成效。這種新技術並非利用能量或溫差消除不正常細胞,而是透過電流經過細胞表面,使細胞膜產生小孔,令其自然在短時間內死亡,無法再影響心臟跳動。由於電流集中於心房及肺靜脈附近,並能調節能量及時間,因此不會對神經線細胞及其他正常細胞造成破壞,研究指出相關併發症風險更接近零。

 

脈衝場消融術的另一特點是手術時間大為縮短,每次脈衝釋放的時間約為兩秒,平均需要八次,整個手術時間大約為六十至九十分鐘︰「手術風險可因此減低,而且患者的接受程度會增加,預計將來會是治療心房顫動的標準。」

 

這種治療技術於今年二月引入本港私家醫院。林醫生說,以往年紀大、心臟機能較弱的房顫患者幾乎只能透過藥物控制病情,正因脈衝場消融術的手術時間短、副作用少,如今能適合於這班患者身上,是治療房顫的一大突破。

 

相對其他手術,脈衝場消融術的儀器無論在喉管設計及控制也更為靈活,能令心臟科醫生更易掌握相關技術,從而令更多房顫患者受惠。

備注:林逸賢醫生提醒,治療心房顫動有不同方案,各有其成效及副作用,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資料來源:晴報Skypost

Share
3
心房顫動可致嚴重併發症 新技術助減併發症及手術時間
香港約有7萬多人患有心房顫動,為數不少。雖然心房顫動的病徵或較輕微,但千萬不能看輕,因為它可導致中風、心臟衰竭等其他嚴重疾病,甚至是死亡!醫生一般會建議藥物無效或病情較重的病人,接受心臟導管消融術,但舊有技術有較高手術風險,有機會傷及其他身體部分。最近本港就有私家醫院引入新技術「脈衝場消融術」,將術後出現併發症的機會及手術時間大減,日後患者就可有更高效安全的選擇。陳女士(右)於今年初確診心房顫動,並接受了脈衝場消融術。手部麻痺發現患心房顫動七旬婦用脈衝消融治療現年74歲的陳女士,於今年初確診心房顫動。她過往一直有恆常做運動,包括爬艇、爬龍舟等,就算近年因疫情關係而減少,也一直沒察覺自己的心臟有問題,沒任何病徵。惟在去年某天,她突然感到手部麻痺,於是到急症室求診,經檢查後發現是輕微中風,同時急症室醫生指她的心跳很亂。陳女士聞畢非常擔心,遂立即找私家醫生檢查,最後發現是心房顫動作祟。陳女士隨後接受了脈衝場消融術及左心耳堵塞術。她說手術後只有兩個小傷口,不過醫生就建議她暫時不要做太大動作的運動,要待1至2個月後心臟內的傷口痊癒才可,但現時行路已沒有氣喘。她認為手術對其幫助很大,因她知道一旦再拖延病情,就有大麻煩。心房顫動易患上但難發現可增中風及死亡率到底心房顫動可以做成甚麼麻煩呢?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暨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表示,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正疾病,患者一般出現不規則、極快的心律,從早期到後期可分為陣發性、持續性及永久性。其病因是連着肺靜脈的右心房,受到異常肺靜脈細胞發出的紊亂電流影響,以致原本位於右心房上壁的「天然起搏器」竇房結無法發揮效用,令心房不受控制地快速、不規則收縮。心房顫動可令心室或不能有效將血液泵至全身,甚至出現心瓣倒流,而部分血液或會積聚在心房,並形成血栓,一旦進入血流可堵塞血管,令患者中風風險是非患者的5倍,死亡的風險也比一般人高約4倍。除了年老,不少常見都市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甚至是吸煙飲酒等習慣,都是致病原因,而且患者有可能完全沒病徵,或只是出現心悸、疲累、氣喘等輕微病徵。消融術可治心房顫動惟暗藏嚴重風險林逸賢醫生指,初期病人會使用藥物治療,但有效率只有約3成至6成半,而且復發率可達約7成多,故只要一發現藥物無效,又或是發現時病情已到較嚴重程度時,醫生一般都會建議病人儘早做心臟導管消融術。常見的消融術有傳統射頻消融術及冷凍球囊消融術,惟兩種方式均有機會傷到其他組織,引致其他嚴重問題,包括血栓及中風、心房食道瘻管、膈神經受損、心包填塞、肺靜脈狹窄等。林逸賢醫生(右)指,心房顫動患者如對藥物無效,又或是病情嚴重,就應儘早做心臟導管消融術。「超新星」脈衝場消融術功效安全可共存近年消融術就多了一位被醫學界寄予厚望的「超新星」–脈衝場消融術。心臟科專科馮永康醫生指,此技術會向目標組織,釋放一系列持續數微秒高振幅電脈衝,而強脈衝電場會令細胞膜上出現不可修復的電穿孔,細胞內物因而慢慢流出,令細胞凋亡;現時已獲歐盟CE認可。以往各種消融術均是用溫度能量,大包圍地破壞需治療區域,或會傷及無關的細胞或組織,不過脈衝場消融術就無此限制。馮永康醫生解釋,由於此技術容許控制脈衝強度,在不同細胞對電脈衝阻力不一,而心肌細胞是阻力最低的細胞的情況下,只要調整剛好足以破壞異常心肌細胞的強度,就能在不傷及其他組織下精準治療,令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大降,例如傳統射頻消融術的肺靜脈狹窄風險有約32.5%,而脈衝場的相關風險是低至近乎零。手術時間比傳統方式大減一半馮永康醫生又指,脈術場消融術較易操作,令整體手術時間可短約一半,約1個半小時就可完成,除有助減低患者在手術期間的痛苦,更容許醫生有時間即時進行左心耳封堵術,清除術後中風的機會。馮永康醫生指,脈術場消融術的整體手術時間,比傳統方式可短約一半。本港已有私院引入脈衝場消融術早前只有澳洲及新加坡有引入脈衝場消融術,但在今年2月,嘉諾撒醫院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就成為全港首間引入此技術的私家醫院。儀器抵港後,院方已用作治療11名心房顫動病人,全部效果良好,暫時所有患者沒出現併發症或其他特殊狀況。對心房顫動的病人而言,往後在治療上就多了一個考慮選項。報導來源:iM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