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危機|港男心口不適檢查 揭血管塞「通波仔」救命「以為算年輕冇諗到咁快到我」

心臟危機|港男心口不適檢查 揭血管塞「通波仔」救命「以為算年輕冇諗到咁快到我」 | Hong Kong Asia Heart Centre

香港近半人口為心臟病高危者,惟心臟病病發前,大多無明顯症狀,不少患者病發前仍不知患病。50歲Benson大約10年前患上三高,加上父親因心肌破裂不幸離世,故一直關注心臟健康問題。惟他近數月經常心口不適,今年身體檢查時發現心電圖出現異常,獲轉介到公院診症,排期卻需要等到明年;再經公司醫生檢查,方發現心臟3條主要血管皆出現不同程度阻塞,其中一條更達99%。最終他透過「通波仔手術計劃」,快速完成診斷及「通波仔」手術。作為家庭支柱,Benson坦言當時幾乎命懸一線,幸獲相關計劃幫助救回一命,方令家庭免於不幸。

心口不適求醫 揭血管阻塞達99%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早年推出「通波仔手術計劃」計劃,為心臟病患者提供檢查、治療、康復及社區支援,如今已幫助數千人進行「通波仔」手術。Benson日前接受香港亞洲心臟中心邀請,分享自身經歷。他指自己任職銀行業,約10年前患上高血壓及高膽固醇,多年來一直於公立醫院普通科複診;近兩年他開始出現咳嗽問題,惟多次求醫仍未根治。

今年6、7月他出現胸腔不適,結果在恆常身體檢查時發現心電圖出現異樣,最終於7月獲轉介到公院排期;但由於屬「非緊急情況」,故需要排到2024年1月才可看症。至9月Benson仍感不適,最終經公司醫生安排於10月檢查,發現心臟3條主要血管出現不同程度阻塞。

憂慮病情的Benson在他人推薦下聯絡「通波仔手術計劃」計劃,同月獲安排診症兼完成「通波仔」手術。醫生術後表示,Benson其中一條血管阻塞高達99%,另外兩條亦分別有中等及輕微阻塞,情況危急,遂於數日內立即安排手術治療,其術後恢復情況良好。

「通波仔手術計劃」計劃救一命

Benson透露,其父生前亦患有高血壓,一直定時服藥並進行檢查、平日無任何不適症狀;惟某日突然不適送院,始揭心肌破裂,經搶救後最終不治。此後他亦加倍留意心臟健康問題,平日三高問題亦控制良好、體檢數字素來不差,加上認為自己尚算年輕,直言:「冇諗到咁快到我。」

他續指,自己已婚多年,女兒如今僅約7、8歲,確診後擔心自己出事,家人不知何去何從。而公立醫院除了等候時間極長外,手術費用對普通家庭而言,無疑亦是一大負擔;幸而透過「通波仔手術計劃」,可以用最快速度、最實惠價格完成手術,坦言計劃 「救我哋全家」。

心臟死亡達10年高位 患者漸趨年輕化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指出,高血壓及高膽固醇屬常見心臟病高危因素,而本港過去數年,心臟病死亡率亦一直上升,至今已達10年來高位。而全港約44.9%屬心臟病高危者、15至84歲人口中,分別有51.9%人患高膽固醇、29.5%人患高血壓。

此外,心臟病亦有年輕化趨勢,本港15歲以上人口(約672.8 萬人)中,約1.6%人表示經醫生診斷患上冠心病。心臟病患病率亦隨年齡增長而遞增,85歲或以上人士高達7.7%。

曾醫生強調,患上冠心病可誘發以下5大併發症,及時「通波仔」可有助減低急性病發作及死亡風險:

專科醫生:心電圖難測心臟病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表示,以往年輕人病情一般較輕,但近年他們的血管病變問題已不如從前簡單。2020年初至今年9月經「通波仔手術計劃」進行「通波仔」手術的1,000宗個案中,71%患者年齡介乎61至80歲,而男女比例約2.5(男): 1(女),當中年齡最小僅31歲;而個案中大部分病人心臟多條血管出現阻塞,其中約21.5%患者甚至需安裝4個或以上支架,最壞情況有病人需安裝8個支架。

林醫生坦言,心臟病大多數到發病前都未必有任何徵兆,部分需進行「通波仔」手術患者被轉介至「通波仔手術計劃」時,亦不知自己出現心臟問題。他強調,不少人身體檢查時亦會進行心電圖測試,惟一般穩定心臟病患者的心電圖並無異常,需進行電腦掃描(CT)才可查出異樣;加上隨著年齡增長,逾40歲人士心臟已經「與出廠時不同」,需定期進行電腦掃描,假如出現血壓高、血脂高的初期因素,應及時求醫控制。

生銅飲食恐增患病風險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表示,不少年輕人喜愛食零食,長期攝取高鹽分及油炸食物、捱夜等,導致出現肥胖問題,恐成心臟病年輕化成因之一。

除此之外,近年不少年輕人以「生酮飲食」減肥,惟過度進食高脂肪及蛋白質食物,亦可能會導致血管阻塞,誘發心臟病問題,建議有上述習慣人士亦應要定期進行電腦掃描(CT),以確實心血管健康。

公私院醫療失衡 提供及時治療 

「通波仔手術計劃」由2000年起成立,截至今年9月,已幫助數千人有需要患者。香港亞州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表示,計劃目的為彌補公立醫資源有限問題,以減少患者因輪候時間過長,導致未能得到適當治療的機會。參與計劃人士只需持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

「通波仔手術計劃」提供快速問診諮詢、專車接送入院、手術、術後免費門診及轉介至醫管局複診一條龍跟進服務,並提供相對實惠的心臟檢查及「通波仔」價格:

優惠價「通波仔」

$88,000於私營醫院做「通波仔」手術
只需持有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

優惠價心臟檢查

以$4,800進行心臟電腦掃描,會見心臟科專科醫生,經醫生評估是否需做「通波仔」或搭橋手術
盼公私營醫院進一步協作 加強長者健康認知

心臟病患者大多數為長者,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李樹嫻姑娘及林逸賢醫生表示,不少長者及社會甚層人士健康意識較薄弱,平日為生計亦難以抽出時間求醫檢查,因此不少人都會忍受身體不適,直到情況惡化到難以忍受才求醫。不少長者或對主動取得相關資訊感困難,而且公院病人太多,即使複診亦難以頻密監察;加上排期困難,或令長者卻步,導致部分人病情未經發現便已迅速惡化。

「通波仔手術計劃」自成立至今,每年都會聯合多個社會福利機構,為65歲或以上長者提供醫護資源提供篩查及轉介服務,目前已有1,061長者接受免費心臟檢查等篩查服務。其中565人被發現有瓣膜性心臟病問題、3人被驗出心房顫動問題、222人被驗出高尿蛋白或有腎臟問題;另有132人於未知情況下患上較嚴重心臟病或其他疾病,獲開出轉介信,交由政府或其他私營機構跟進。

李姑娘坦言,政府今年於施政報告中力推大灣區醫療,盼可將其融入香港醫療架構,惟計劃內容未必有效鼓勵長者及早發現、治療疾病,盼公私營醫院應更進一步協作,加強長者健康及認知,輕減醫療系統壓力。

 
資料來源:晴報

香港近半人口為心臟病高危者,惟心臟病病發前,大多無明顯症狀,不少患者病發前仍不知患病。50歲Benson大約10年前患上三高,加上父親因心肌破裂不幸離世,故一直關注心臟健康問題。惟他近數月經常心口不適,今年身體檢查時發現心電圖出現異常,獲轉介到公院診症,排期卻需要等到明年;再經公司醫生檢查,方發現心臟3條主要血管皆出現不同程度阻塞,其中一條更達99%。最終他透過「通波仔手術計劃」,快速完成診斷及「通波仔」手術。作為家庭支柱,Benson坦言當時幾乎命懸一線,幸獲相關計劃幫助救回一命,方令家庭免於不幸。

心口不適求醫 揭血管阻塞達99%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早年推出「通波仔手術計劃」計劃,為心臟病患者提供檢查、治療、康復及社區支援,如今已幫助數千人進行「通波仔」手術。Benson日前接受香港亞洲心臟中心邀請,分享自身經歷。他指自己任職銀行業,約10年前患上高血壓及高膽固醇,多年來一直於公立醫院普通科複診;近兩年他開始出現咳嗽問題,惟多次求醫仍未根治。

今年6、7月他出現胸腔不適,結果在恆常身體檢查時發現心電圖出現異樣,最終於7月獲轉介到公院排期;但由於屬「非緊急情況」,故需要排到2024年1月才可看症。至9月Benson仍感不適,最終經公司醫生安排於10月檢查,發現心臟3條主要血管出現不同程度阻塞。

憂慮病情的Benson在他人推薦下聯絡「通波仔手術計劃」計劃,同月獲安排診症兼完成「通波仔」手術。醫生術後表示,Benson其中一條血管阻塞高達99%,另外兩條亦分別有中等及輕微阻塞,情況危急,遂於數日內立即安排手術治療,其術後恢復情況良好。

「通波仔手術計劃」計劃救一命

Benson透露,其父生前亦患有高血壓,一直定時服藥並進行檢查、平日無任何不適症狀;惟某日突然不適送院,始揭心肌破裂,經搶救後最終不治。此後他亦加倍留意心臟健康問題,平日三高問題亦控制良好、體檢數字素來不差,加上認為自己尚算年輕,直言:「冇諗到咁快到我。」

他續指,自己已婚多年,女兒如今僅約7、8歲,確診後擔心自己出事,家人不知何去何從。而公立醫院除了等候時間極長外,手術費用對普通家庭而言,無疑亦是一大負擔;幸而透過「通波仔手術計劃」,可以用最快速度、最實惠價格完成手術,坦言計劃 「救我哋全家」。

心臟死亡達10年高位 患者漸趨年輕化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指出,高血壓及高膽固醇屬常見心臟病高危因素,而本港過去數年,心臟病死亡率亦一直上升,至今已達10年來高位。而全港約44.9%屬心臟病高危者、15至84歲人口中,分別有51.9%人患高膽固醇、29.5%人患高血壓。

此外,心臟病亦有年輕化趨勢,本港15歲以上人口(約672.8 萬人)中,約1.6%人表示經醫生診斷患上冠心病。心臟病患病率亦隨年齡增長而遞增,85歲或以上人士高達7.7%。

曾醫生強調,患上冠心病可誘發以下5大併發症,及時「通波仔」可有助減低急性病發作及死亡風險:

專科醫生:心電圖難測心臟病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表示,以往年輕人病情一般較輕,但近年他們的血管病變問題已不如從前簡單。2020年初至今年9月經「通波仔手術計劃」進行「通波仔」手術的1,000宗個案中,71%患者年齡介乎61至80歲,而男女比例約2.5(男): 1(女),當中年齡最小僅31歲;而個案中大部分病人心臟多條血管出現阻塞,其中約21.5%患者甚至需安裝4個或以上支架,最壞情況有病人需安裝8個支架。

林醫生坦言,心臟病大多數到發病前都未必有任何徵兆,部分需進行「通波仔」手術患者被轉介至「通波仔手術計劃」時,亦不知自己出現心臟問題。他強調,不少人身體檢查時亦會進行心電圖測試,惟一般穩定心臟病患者的心電圖並無異常,需進行電腦掃描(CT)才可查出異樣;加上隨著年齡增長,逾40歲人士心臟已經「與出廠時不同」,需定期進行電腦掃描,假如出現血壓高、血脂高的初期因素,應及時求醫控制。

生銅飲食恐增患病風險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表示,不少年輕人喜愛食零食,長期攝取高鹽分及油炸食物、捱夜等,導致出現肥胖問題,恐成心臟病年輕化成因之一。

除此之外,近年不少年輕人以「生酮飲食」減肥,惟過度進食高脂肪及蛋白質食物,亦可能會導致血管阻塞,誘發心臟病問題,建議有上述習慣人士亦應要定期進行電腦掃描(CT),以確實心血管健康。

公私院醫療失衡 提供及時治療 

「通波仔手術計劃」由2000年起成立,截至今年9月,已幫助數千人有需要患者。香港亞州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表示,計劃目的為彌補公立醫資源有限問題,以減少患者因輪候時間過長,導致未能得到適當治療的機會。參與計劃人士只需持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

「通波仔手術計劃」提供快速問診諮詢、專車接送入院、手術、術後免費門診及轉介至醫管局複診一條龍跟進服務,並提供相對實惠的心臟檢查及「通波仔」價格:

優惠價「通波仔」

$88,000於私營醫院做「通波仔」手術
只需持有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

優惠價心臟檢查

以$4,800進行心臟電腦掃描,會見心臟科專科醫生,經醫生評估是否需做「通波仔」或搭橋手術
盼公私營醫院進一步協作 加強長者健康認知

心臟病患者大多數為長者,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李樹嫻姑娘及林逸賢醫生表示,不少長者及社會甚層人士健康意識較薄弱,平日為生計亦難以抽出時間求醫檢查,因此不少人都會忍受身體不適,直到情況惡化到難以忍受才求醫。不少長者或對主動取得相關資訊感困難,而且公院病人太多,即使複診亦難以頻密監察;加上排期困難,或令長者卻步,導致部分人病情未經發現便已迅速惡化。

「通波仔手術計劃」自成立至今,每年都會聯合多個社會福利機構,為65歲或以上長者提供醫護資源提供篩查及轉介服務,目前已有1,061長者接受免費心臟檢查等篩查服務。其中565人被發現有瓣膜性心臟病問題、3人被驗出心房顫動問題、222人被驗出高尿蛋白或有腎臟問題;另有132人於未知情況下患上較嚴重心臟病或其他疾病,獲開出轉介信,交由政府或其他私營機構跟進。

李姑娘坦言,政府今年於施政報告中力推大灣區醫療,盼可將其融入香港醫療架構,惟計劃內容未必有效鼓勵長者及早發現、治療疾病,盼公私營醫院應更進一步協作,加強長者健康及認知,輕減醫療系統壓力。

 
資料來源:晴報

Share
【公私營醫療協作未見進展 「暖心行動」助千人通波仔冀拉近差距】
心臟病為香港常見致命疾病第3位,而根據衛生署數字推算,香港至少接近一半人口為有患心臟病的高危因素。惟本港公私營醫療體制失衡,私營醫療費用極為昂貴,不少人寧願「拖症」,等待輪候時間甚長的公營醫療,以至錯失治療黃金時間。有機構推行「暖心行動」,提供價格合理的心臟檢查及手術,並免費為長者做篩查,3年來已幫助千名患者「通波仔」,冀能為公營醫療分流之餘,亦推動公私營醫療縮窄差距。患者過份集中於公院 私院昂貴難分流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指出,冠心病可引致心肌梗塞、猝死、心臟衰竭、心律不正、增加中風風險等,有關患者需要及時做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即俗稱的「通波仔」,以打通被血栓阻塞的血管,拆除體內計時炸彈。不過,根據醫院管理局數字,內科門診新症最長輪候時間,最長可達96星期。曾子欣醫生表示,現時患者過份集中在公營醫療系統,但大部分私營醫療服務所費不菲,難做分流效果,令不少非極為緊急的病人都難有適切治療。暖心行動用貼近公院價錢 嘗試拉近公私營差距由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辦的「暖心行動」,今年訪問了654名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冠心病患者,近一半人檢查前不知道自己心臟健康的嚴重程度、約4成人不了解冠心病,同時約8成半人表示,到一般私院做手術會有不同程度的經濟困難,並有近半人稱會因未能負擔私院治療費用,而選擇拖延治療。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表示,暖心行動目的是提供「暖心價」心臟手術和檢查,以貼近公營醫院價錢,拉近公私營醫療差距,彌補公立資源有限的問題,同時會走入社區,舉辦恆常社區免費心臟篩查,助港人及早診治心臟病。未及公院診症心血管已塞99% 中年爸爸幸獲暖心行動幫助任職銀行業、年約50歲的劉先生,本身是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他今年中做身體檢查時,心電圖有異樣,而且感到心口不適,故在7月獲轉介到公立醫院排期,但須待至2024年1月才可看症。惟9月底時不適加劇,透過公司醫生於10月再檢查,發現情況嚴重,後來經朋友推薦下得知暖心行動,並於同月看症及完成通波仔。劉先生指,醫生為他做詳細心臟檢查才發現,其中一條心血管已嚴重阻塞達99%。雖然劉先生爸爸因心臟病離世,但他坦言從沒想過於此年紀就患有心臟病,形容自己只是在命懸一線之時「執返條線」。育有一子的他非常感激暖心行動,讓他能在巨大經濟壓力下及時用暖心價做手術:「救了我,也救了我家人!」部分患者不自知患心臟病 社區篩查助找出心臟病患根據暖心行動1000名受惠者的統計數據,不少患者病情嚴重,超過一半人須安裝3個支架或以上;另外有3成患者是60歲或以下,年齡最小個案更只有31歲。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指出,數據反映心臟病有漸變複雜及年輕化的趨勢,而不少聯繫暖心行動的患者,其實不知自己心臟有事,而且很多人在病發前都沒有症狀,容易錯過治療最佳時機,因此公私營醫療之間需要橋樑,令更多人可及早發現並診療心臟問題。有見及此,暖心行動又與香港明愛等社區組織合作,恆常為65歲或以上長者做免費健康及心臟篩查。由2020年初至今,已有1061名長者接受篩查,發現當中超過一半人有瓣膜性心臟病、少數人有心房顫動,並有逾1成人須跟進,獲直接開轉介信。基層長者求醫難 公私營協作方為上策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李樹嫻姑娘表示,很多長者的健康意識薄弱,加上公營醫療輪候時間長,看症亦隨時需花上一天,在「手停口停」下,即使身體感不妥亦寧願自行購藥服用,以致發現疾病時,往往病情已惡化。此外,醫療服務趨向電子化、因知識水平不高或行動不便而需要親友陪診等,都是不少長者在求診時需面對的難題。政府在今年施政報告中,着力推行大灣區基層醫療。李樹嫻姑娘認為,此舉雖然對居於國內的年長港人有幫助,但暫未見完善配套,而且跨區醫療本來有不少限制,如溝通、交通等,對於本港基層長者未必有幫助,亦無助鼓勵他們及早發現及治療病患。她指出,政府長遠應進一步發展公私營醫療協作,善用私營醫療資源,一些如暖心行動的計劃亦應繼續,有助於社區內找出更多隱疾個案盡早治理,同時加強市民的健康意識。資料來源:So Healthy
【暖心行動推出「貼地價」通波仔手術 至今已超過1千人受惠】
對於冠心病的患者而言,「通波仔」可說是其中一個最常見的治療方案,惟公立與私家醫院的手術費差距實在太大,不少非緊急的慢性患者寧願於公立醫院繼續漫長的輪候,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危及性命。幸而,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自2020年開始,推出「暖心行動」,不設名額限制,以8萬8千港元 讓有需要的患者在私家醫院進行「通波仔」手術,及早接受治療,減低病發風險,至今已有超過1千人受惠!心血管阻塞「通波仔」減病發風險冠心病一直高踞本港殺手榜三甲位置,問題不能少覷。有醫生指,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一旦被堵塞到一定程度,便需要接受「通波仔」手術,透過在血管被堵塞的位置放入支架,解決血管嚴重堵塞的問題,恢復心肌血流的供應;否則出現急性心肌梗塞更有致命風險。可惜,不少人對「通波仔」依然一知半解,部分市民更因為擔心負擔不起私家醫院昂貴的手術費用,明知輪候時間長達數年,也寧願選擇留在公立醫院苦等,導致延誤治療令病情惡化,增加病發的風險。▲參加「暖心行動」的患者,可以8萬8千港元「貼地價」到私家醫院進行「通波仔」,大大減輕患者的財政壓力同時可盡快安排手術▲為鼓勵冠心病患者及早接受治療,亞洲心臟中心自2020年起推出通波仔手術計劃,至今已超過1千位患者接受治療,反應非常正面。不設名額限制 助市民以優惠價「通波仔」一般而言,在私家醫院進行「通波仔」手術,費用約為港幣10多萬至30萬不等,公立醫院收費則約為港幣5萬至8萬,差距之大的確令人卻步。可幸是,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自2020年起特別推出「通波仔手術計劃」,讓參加者以港幣8萬8千元,價錢還包括手術室費、住院費、醫生費用、所需耗材、支架1個及病人接送,大大減輕患者的財政壓力,且可盡快安排手術,及早拆除這個埋伏在心臟的「計時炸彈」。難怪自推出後,反應非常正面,至今,已為超過1千位心臟病患者進行「通波仔」手術。值得留意的是,此計劃並不設名額限制,市民只需持有香港身份證即可參與計劃,且不需政府醫院轉介或入息証明,中產及基層同樣受惠,最快可於預約後1星期內完成所有檢查及手術,術後更有專人跟進。 為了健康着想,大家都要正視心臟健康,有需要的市民可致電熱線9722 0151免費查詢及預約身體評估,及早接受適切的治療。想了解更多,可到以下網頁︰https://www.hongkongahc.com/通波仔手術計劃,請瀏覽︰https://www.hongkongahc.com/promotion/details/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ackage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 Topick
2
暖心價心臟電腦掃描 減輪候診斷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指出,最初為公院排期通波仔的患者提供另一快捷治療途徑,而去年11月服務恆常化,並展開免費社區心臟檢查計劃,即使非排期中的病人,有需要亦可參加計劃,「現已為500名長者作免費檢查,為450名患者以優惠價通波仔。」輪候心臟電腦掃描需時在免費篩查和通波仔手術之間,還有確診的步驟。然而於公營醫療系統輪候造影診斷、心臟電腦掃描,需時長達156星期。患者未能及時診斷的話,將有礙接受治療。陳文偉續指,「心臟電腦掃描將補足現行的公私營協作,毋須公立醫院轉介,亦可得到快速的診斷。」計劃包括心臟電腦掃描及心臟科專科醫生診金,價錢為4,800港元,約為原價8,600港元的五六折。血管造影技術提升冠心病常用的診斷方法,包括心電圖、心臟超聲波、電腦掃描冠狀動脈造影、磁力共振等,而美國心臟學學院及美國心臟協會最新指引建議電腦掃描血管造影作為一線檢查。放射科專科醫生徐偉聰表示近年相關技術大有進步,「輻射量比傳統電腦掃減少67%輻射,而沒有影響清晰度;掃描過程由250毫秒減至66毫秒,減少以往因為心跳太快、患者難閉氣而令影像模糊的情況;顯影劑的用量也減近四成,腎病患者也可安全地接受檢查;解像度也更高更清晰,有助醫生斷症。CT-FFR助判斷治療方案臨床上,如血管堵塞九成或以上須通波仔,而收窄50%至70%屬「中度狹窄」,是否需要手術處理視乎血管的血液流量及流速。傳統上須作入侵式檢查量度血流儲備分數(FFR),即量度血管收窄位置前後的血壓作比較,如FFR少於0.8應考慮手術。徐偉聰表示現有無創的血流儲備分數造影(CT-FFR),「透過冠狀動脈斷層掃描血管造影,建立立體解剖模型,再透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便可計算出血流儲備分數。此檢查屬非入侵性,方便患者之外,也可幫助醫生更準確判斷應用藥還是做手術。」診斷不宜拖延51歲的林小姐,2017年因胸口痛到急症室求診,住院數天觀察,醫生建議她出院後排期做心臟電腦掃描檢查,惟最少等半年。林小姐認為不能拖,故到私家醫院檢查。取得報告後返回公立醫院覆診,始發現有一條血管塞了九成,要轉介另一公立醫院做通波仔,但院方建議她等下月糖尿病覆診再排期看心臟科,林小姐遂決定到私家醫院求醫,更獲安排翌日立即做手術。今年5月及10月,林小姐因糖尿病控制欠佳再度出現心口痛,最終兩次均參加者得到治療,現情況漸趨穩定。內容轉載: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