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心動」? 認識心律不正】

【經常「心動」? 認識心律不正】 | Hong Kong Asia Heart Centre

【經常「心動」? 認識心律不正】

心悸?眩暈、昏厥?經常氣促?
如果大家有這些徵狀,有機會 #心律不正!

心律不正是一種很普遍的心臟病,它泛指任何不正常的心跳或心律問題。當人處於靜止狀態時,正常的心跳是每分鐘60至100次,同時心律保持穩定。當心跳過慢,如每分鐘少於60次;或心跳過快,如處於靜態時心跳每分鐘多於100次,便可能是患上心律不正。

➤ 心律不正最常見的高危因素是甚麼?
最常見的高危因素包括甲狀腺疾病、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及心臟瓣膜病。而有些病人出現心律不正,是由藥物的副作用而致,不過亦有部分病人未能找出病因。

➤ 甚麼常見徵狀顯示患上心律不正?
包括心悸、眩暈、昏厥、經常疲累、氣促及對運動的耐力減低。情況嚴重時,病人可能會說話含糊不清、視力模糊及四肢乏力,有機會出現中風,而最可怕的徵狀莫過於猝死。

➤ 如何得知自己有沒有心律不正?
診斷心律不正的最主要工具就是心電圖,有時也可能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心跳監察(如進行24小時心電圖或心律記錄儀檢查)

資料來源 / 參考:智友站 / 醫院管理局 / 衞生防護中心

【經常「心動」? 認識心律不正】

心悸?眩暈、昏厥?經常氣促?
如果大家有這些徵狀,有機會 #心律不正!

心律不正是一種很普遍的心臟病,它泛指任何不正常的心跳或心律問題。當人處於靜止狀態時,正常的心跳是每分鐘60至100次,同時心律保持穩定。當心跳過慢,如每分鐘少於60次;或心跳過快,如處於靜態時心跳每分鐘多於100次,便可能是患上心律不正。

➤ 心律不正最常見的高危因素是甚麼?
最常見的高危因素包括甲狀腺疾病、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及心臟瓣膜病。而有些病人出現心律不正,是由藥物的副作用而致,不過亦有部分病人未能找出病因。

➤ 甚麼常見徵狀顯示患上心律不正?
包括心悸、眩暈、昏厥、經常疲累、氣促及對運動的耐力減低。情況嚴重時,病人可能會說話含糊不清、視力模糊及四肢乏力,有機會出現中風,而最可怕的徵狀莫過於猝死。

➤ 如何得知自己有沒有心律不正?
診斷心律不正的最主要工具就是心電圖,有時也可能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心跳監察(如進行24小時心電圖或心律記錄儀檢查)

資料來源 / 參考:智友站 / 醫院管理局 / 衞生防護中心

Share
2
【認識心房顫動】
認識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之一。在正常情況下,竇房結會發出電波,從心房傳遞至心室,令心臟有規律地收縮跳動。心房顫動患者由於調節上心室(心房)的電波異常,就會導致心跳過快、不規則的情況。心臟因而失去規律地跳動的節奏,會導致部分血液滯留,並在左心耳凝結成血栓,一旦血栓游走至腦部,便會引致中風。事實上,單是心房顫動患者就足以增加中風的風險達5倍,而且因心房顫動所導致的中風比起一般中風的後果更為嚴重。什麼是心房顫動?簡單來說,心房顫動是心律不規則地跳動,是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的一種。醫生通常要透過心電圖來診斷病人是否患上心房顫動。而心房顫動有許多因素而導致心律不規則地跳動,包括跳得過快或過慢。心房顫動有什麼症狀?心房顫動最危險之處就是大多數患者都沒有任何症狀的。根據研究顯示,高達百分之90患有心房顫動的都沒有任何症狀,而他們都是透過定期心臟檢查而發現。而部分心跳過快的患者會覺得胸悶,氣促、或者好像會有心悸的感覺。同時患者會有機會感到頭重腳輕、頭暈,甚至暈倒等症狀。心房顫動對健康有什麼危害?如果你已患上心房顫動,中風死亡率有機會增加一倍的風險,而多數患者主要是猝死和心臟衰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