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 (又稱為心律不齊、不正)
當我們做運動時,心跳會自然加快,而靜止時,正常心跳應保持平緩。但如果心跳在不合理因由下突然變快或變慢,甚至出現漏拍,就有可能是出現心律不正病徵。患有心律不正的病人雖然通常不會有即時生命危險,但卻會使病人死亡風險增加兩倍,心臟衰竭的危機增加三倍,中風機會高達五倍。
所幸現時醫療技術進步,心律不正治療的選擇亦較過去多。所以,如果你也曾經出現一些疑似心律不整的症狀,例如突如其來的心跳過快或過慢等,可以先好好了解一下患上心律不正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案。
什麼是心律不整?
任何不正常的心跳或是心律問題都包括在內,同時又被稱為心律不整或不齊。何謂心跳不正常?首先,在正常靜止的情況下,一般成人的心跳率是每分鐘60至100次,跳動時亦會保持穩定的韻律。心律不正病徵就包括心跳速度每分鐘低於60次即心跳過慢,或每分鐘超過100次即心跳過快。除此之外,如果心跳速度在正常範圍內,但出現紊亂、不規則,都屬於心律不正。
心律不正的種類
心臟結構複雜,其跳動影響著全身血液供應,不同的結構問題會引致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並直接影響專家為其選用的心律不正治療方案,以下就是更詳細的分類:
1. 心室顫動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心律過快):
由於多數的猝死情況都是心室顫動而引致,是最危險、最嚴重的一種心律不整。當病發時,心室的肌肉會快速而不規則地收縮,導致紊亂的心跳,心律不正病徵像是心臟在顫抖一樣,因此心臟不能有效地推動血液。當血液無法被推送至各身體器官,腦部缺氧下,人亦會短時間內就失去意識,心臟亦會很快完全停頓,如病人未能得到及時施救,甚至可於幾分鐘內死亡。
造成這種心律不正原因可分為幾種,包括心肌缺血、心臟衰竭及冠狀動脈疾病等。其中,心肌缺血是比較常見的心律不正原因,當病人出現心肌缺血或缺氧,就會導致心室顫動。
2. 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 (AF) (心律不規則):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正,雖然不似心室顫動般致命,但卻有可能導致中風或心臟衰竭等嚴重疾病。而且患有心房顫動的病人雖然會出現心律不正病徵,例如不規則、極快的心跳等,但有部分病人可能會毫無心律不整的症狀,增加潛在危險。
我們的心臟上心腔分為左及右心房,而位於右心房上壁的「 竇房結」,作用如同一個天然起搏器,我們的心跳就由他而生。造成這心律不正原因是當病發時,心臟細胞出現異常並發出紊亂的電流,影響到心房不受「竇房結」控制,並如顫動一般,不規則、極快地收縮。這種心律不正原因會影響心臟泵血液的功能,部分血液或會積聚在心房,並形成血栓,一旦進入血流可堵塞血管,引發疾病如常見之中風。
3. 心室性心搏過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心律過快):
這是由於心室出現異常而引致的心律不整問題。病人會出現心跳過快的心律不正病徵,有時更可以超過每分鐘200次。(但因為病發持續的時間有時會很短,甚至不超過30秒,病人亦可能不會出現其他心律不正病徵,所以較易被病人忽略。)
然而,我們不應輕視這種心律不正的危險性,因為心室性心搏過速有機會轉化成更嚴重、更致命的心律不整問題,例如心室顫動(VF)。所以,病人一旦出現心律問題,即使未有嚴重病徵,仍應盡早安排檢測並按需要進行心律不正治療。
4. 病竇症候群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心律過慢):
同時又可稱為病態竇房結綜合症,顧名思義出現這心律不正原因就是由於竇房結功能出現異常。竇房結像是天然心臟起搏器,主要功能是產生心跳並控制我們的心跳節奏。病人病發時,會出現心律不正問題如心律不規則、心跳過慢,甚至出現短時間停止。
病竇症候群的主要成因是由於老化問題而造成的心律不正,所以較常見於年長病人中。但一些心臟病亦有可能影響竇房結功能,因此年輕人亦有可能出現如心跳過慢等,由病竇症候群而導致的心律不正病徵。
5. 室上性心搏過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SVT) (心律過快):
這是其中一種相對較低危險性的心律不正類型。病發時,病人的心臟房室交界處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電流干擾,令心跳過快,情況會突然出現之後又突然地消失,心律不整持續時間亦可由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
這類型的心律不正原因較多是先天性的,但病徵有可能延緩至病人成年後才出現。然而,亦有些心律不整病人是後天伴隨其他疾病而形成的。病發時,病人會出現氣喘、 心悸、胸痛或昏暈,雖然危險性較低,但如果病人未能得到有效的心律不正治療,罕見情況下,仍有可能導致休克或猝死。
一些心律不正病徵及先兆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心律不正症狀:
1. 心跳過快:
靜止的情況下,心跳每分鐘超過100次。心律不整病人會伴隨出現:
氣喘或呼吸困難
心悸
胸痛、胸悶
昏暈
嚴重時更可能失去意識甚至猝死
可能導致心跳過快的心律不正類型包括心室顫動、心房顫動、心室性心搏過速、室上性心搏過速。
2. 心跳過慢:
靜止的情況下,心跳每分鐘低於60次。心律不整病人一般會感到:
無力
經常疲累
頭暈
氣喘
嚴重時可能出現意識不清甚至猝死
可能導致心跳過慢的類型多為病竇症候群。
3. 不規則心跳:
當心律不正出現,心跳頻率屬於正常值,但會時快時慢,紊亂地跳,甚至出現漏拍。病人因為這種心律不正原因會感到:
胸悶
心悸
頭暈
嚴重時更可能導致休克,甚至猝死
可能導致不規則心跳的類型多為心房顫動。
由於心臟是整天持續活動的,不明顯的症狀難以察覺,而部分患有心律不正的病人更沒有任何症狀亦沒有先兆,病人甚至要在進行體檢時才會偶然發現。另外,部分心律不正病徵例如氣喘、 心悸或昏暈與焦慮症或驚恐症近似,病人有機會因而延誤診治。因此,一旦病人出現疑似心律不整的症狀,應盡早向專業人士咨詢並排除病因,再作合適的心律不正治療。
心律不正原因有哪些?
除了部分病人是由於先天原因外, 造成心律不整的高風險因素有很多,而且有不少都與其他心血管疾病及個人生活習慣識識相關:
遺傳基因失調或家族病史
冠心病、其他心臟問題或曾進行心臟手術,都是心律不整的高風險因素
高血壓,使心臟負荷過重並影響心律,導致心律不整出現
甲狀腺失調
糖尿病,如病人控制不當,有可能引致高血壓及心律不正病徵
電解質不平衡,由於血液中的電解質會影響心臟信號的傳遞,所以電解質不平衡可成為心律不正原因
濫用藥物,部分受管制或違禁藥物如可卡因可對心臟做成嚴重影響,病人更可能因出現嚴重心律不整而猝死
吸煙或攝取過量咖啡因,尼古丁與咖啡因都是興奮劑,會令心跳加快
精神緊張、壓力過大
年齡增長,人體隨年齡增加會開始退化,心跳易出現過慢情況
過量酒精,坊間誤有傳言「飲酒護心」,事實上過量酒精易導致嚴重心律不整
貧血,當血液的帶氧量不足可增加心臟的負擔,如此一來,有可能對心臟帶來傷害並引致心律不整
睡眠窒息症,睡眠期間短暫的呼吸暫停有可能引致心跳緩慢,令病人出現心律不正病徵
關於冠心病成因及治療 - 相關問題:
BMI是身型的指標,超標就是有肥胖問題,而肥胖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冠心病原因。雖然肥胖並不等於病人一定會患上冠心病,但卻會帶來莫大風險,因為肥胖長期會增加患上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膽固醇的風險,因而又大幅增加患冠心病危機。所以,如果BMI偏高或超標,都應開始調節生活習慣,以減低肥胖有可能成為冠心病成因。
可以,但不應太激烈。冠心病治療之中,適量而恆常的帶氧運動有助患者減低冠心病發作的次數,而且運動有助控制肥胖問題,由根源去減輕一些冠心病成因。不過,由於確診病人的心血管情況各異,病人應先咨詢醫護意見,並定立合適的運動計劃。
前者只能記錄短時間內的心電活動,如在檢驗時病人沒出現發作,結果便未能反映病人實況。包括血液指標等,雖然可以為醫護提供一些數據作評估,但由於這些數據對於冠狀動脈評估未必足夠,而且病人可以在已患病情況下卻沒有任何冠心病症狀,所以定期做這兩項檢驗並不足以作為足夠的冠心病檢查,病人亦不能以結果作定論。
如果壓力問題已經導致生理健康問題,病人就必須同步處理生理及心理問題。由於冠心病嚴重時可危及性命,無論冠心病原因是什麼,病人都應及時求醫,並與專家商量最佳的治療方案。
飲食講究均衡及有營養,大量攝入酒精是導致冠心病成因,但只要控制飲用量,就不至於有太大問題。不過由於酒精始終是刺激性物質,飲用後會影響心跳,即使飲用,亦只宜少酌。至於「飲酒強心」一說,醫學上未有實論證明,如此一來,如果病人已確診冠心病,仍以戒酒為最好。
糖尿病只是其中一種冠心病成因,病人不一定會因此患上冠心病。但是糖尿病患者患病比率較一般人高出2-3倍。而且由於糖尿病有可能破壞病人的心臟神經,令病人感覺不到心絞痛,病人亦會因此不能及時發現患病而導致延誤冠心病治療。
兩種都是病人可自行購買的藥物,但病人服藥,無論是什麼藥物,其實都應在醫護指示下進行。病人不應在未求醫或未確診下胡亂服藥。另外,由於脷底丸在開蓋後只可存放8 星期,病人要特別留意購買渠道,以確保藥物安全有效。
由於脷底丸的作用原理是讓血管擴張以緩解冠心病症狀,服用後病人有機會出血壓低、頭暈的症狀。其他副作用包括頭痛、面部發熱或發紅及心跳加速等。
如果本身沒有任何病徵,而在多項冠心病成因中又屬低風險人士,每年都應最少做包括心電圖及驗血等的基本項目。如果病人已有一些長期疾病,或本身已有一些高危冠心病風險,就應選擇一些進階的項目,例如電腦血管掃描。但如果病人已經出現冠心病症狀,就應該盡早求醫,由專家建議合適的方案。
專家一般會從病人的胸腔或腿部中取出合適的血管來用。
缺乏女性荷爾蒙雖然是其中一個間接的冠心病成因,但年長老化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所以單靠荷爾蒙藥物未必可防止患上冠心病。
由於一些冠心病成因如性別及年齡等是不可改善的,良好的生活習慣亦只可把患病機率大大減低,而不能完全避免。
首先,請留意係是否已經曾出現一些冠心病症狀。如果有,就應盡早求醫,由專家建議你應做的冠心病檢查或治療。如果沒有,由於部分病人可以沒有明顯的冠心病症狀,最穩妥亦是及早向醫護人員查詢合適的檢驗方案。
有。由於此病多是年月累積,而且與生活習慣及年齡有關,如病人不從源頭改善身體又或是病人年老,老化無可避免,冠心病都會有可能復發。
由於部分藥物可能出現相沖,特別冠心病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病人應在醫護處方藥物時留意囑咐。另外,飲食習慣與導致冠心病原因有直接關係,病人不論是否在進行治療都應作適度調整,以保持心血管健康。
心律不整 (又稱為心律不齊、不正)
當我們做運動時,心跳會自然加快,而靜止時,正常心跳應保持平緩。但如果心跳在不合理因由下突然變快或變慢,甚至出現漏拍,就有可能是出現心律不正病徵。患有心律不正的病人雖然通常不會有即時生命危險,但卻會使病人死亡風險增加兩倍,心臟衰竭的危機增加三倍,中風機會高達五倍。
所幸現時醫療技術進步,心律不正治療的選擇亦較過去多。所以,如果你也曾經出現一些疑似心律不整的症狀,例如突如其來的心跳過快或過慢等,可以先好好了解一下患上心律不正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案。
什麼是心律不整?
任何不正常的心跳或是心律問題都包括在內,同時又被稱為心律不整或不齊。何謂心跳不正常?首先,在正常靜止的情況下,一般成人的心跳率是每分鐘60至100次,跳動時亦會保持穩定的韻律。心律不正病徵就包括心跳速度每分鐘低於60次即心跳過慢,或每分鐘超過100次即心跳過快。除此之外,如果心跳速度在正常範圍內,但出現紊亂、不規則,都屬於心律不正。
心律不正的種類
心臟結構複雜,其跳動影響著全身血液供應,不同的結構問題會引致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並直接影響專家為其選用的心律不正治療方案,以下就是更詳細的分類:
1. 心室顫動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心律過快):
由於多數的猝死情況都是心室顫動而引致,是最危險、最嚴重的一種心律不整。當病發時,心室的肌肉會快速而不規則地收縮,導致紊亂的心跳,心律不正病徵像是心臟在顫抖一樣,因此心臟不能有效地推動血液。當血液無法被推送至各身體器官,腦部缺氧下,人亦會短時間內就失去意識,心臟亦會很快完全停頓,如病人未能得到及時施救,甚至可於幾分鐘內死亡。
造成這種心律不正原因可分為幾種,包括心肌缺血、心臟衰竭及冠狀動脈疾病等。其中,心肌缺血是比較常見的心律不正原因,當病人出現心肌缺血或缺氧,就會導致心室顫動。
2. 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 (AF) (心律不規則):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正,雖然不似心室顫動般致命,但卻有可能導致中風或心臟衰竭等嚴重疾病。而且患有心房顫動的病人雖然會出現心律不正病徵,例如不規則、極快的心跳等,但有部分病人可能會毫無心律不整的症狀,增加潛在危險。
我們的心臟上心腔分為左及右心房,而位於右心房上壁的「 竇房結」,作用如同一個天然起搏器,我們的心跳就由他而生。造成這心律不正原因是當病發時,心臟細胞出現異常並發出紊亂的電流,影響到心房不受「竇房結」控制,並如顫動一般,不規則、極快地收縮。這種心律不正原因會影響心臟泵血液的功能,部分血液或會積聚在心房,並形成血栓,一旦進入血流可堵塞血管,引發疾病如常見之中風。
3. 心室性心搏過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心律過快):
這是由於心室出現異常而引致的心律不整問題。病人會出現心跳過快的心律不正病徵,有時更可以超過每分鐘200次。(但因為病發持續的時間有時會很短,甚至不超過30秒,病人亦可能不會出現其他心律不正病徵,所以較易被病人忽略。)
然而,我們不應輕視這種心律不正的危險性,因為心室性心搏過速有機會轉化成更嚴重、更致命的心律不整問題,例如心室顫動(VF)。所以,病人一旦出現心律問題,即使未有嚴重病徵,仍應盡早安排檢測並按需要進行心律不正治療。
4. 病竇症候群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心律過慢):
同時又可稱為病態竇房結綜合症,顧名思義出現這心律不正原因就是由於竇房結功能出現異常。竇房結像是天然心臟起搏器,主要功能是產生心跳並控制我們的心跳節奏。病人病發時,會出現心律不正問題如心律不規則、心跳過慢,甚至出現短時間停止。
病竇症候群的主要成因是由於老化問題而造成的心律不正,所以較常見於年長病人中。但一些心臟病亦有可能影響竇房結功能,因此年輕人亦有可能出現如心跳過慢等,由病竇症候群而導致的心律不正病徵。
5. 室上性心搏過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SVT) (心律過快):
這是其中一種相對較低危險性的心律不正類型。病發時,病人的心臟房室交界處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電流干擾,令心跳過快,情況會突然出現之後又突然地消失,心律不整持續時間亦可由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
這類型的心律不正原因較多是先天性的,但病徵有可能延緩至病人成年後才出現。然而,亦有些心律不整病人是後天伴隨其他疾病而形成的。病發時,病人會出現氣喘、 心悸、胸痛或昏暈,雖然危險性較低,但如果病人未能得到有效的心律不正治療,罕見情況下,仍有可能導致休克或猝死。
一些心律不正病徵及先兆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心律不正症狀:
1. 心跳過快:
靜止的情況下,心跳每分鐘超過100次。心律不整病人會伴隨出現:
氣喘或呼吸困難
心悸
胸痛、胸悶
昏暈
嚴重時更可能失去意識甚至猝死
可能導致心跳過快的心律不正類型包括心室顫動、心房顫動、心室性心搏過速、室上性心搏過速。
2. 心跳過慢:
靜止的情況下,心跳每分鐘低於60次。心律不整病人一般會感到:
無力
經常疲累
頭暈
氣喘
嚴重時可能出現意識不清甚至猝死
可能導致心跳過慢的類型多為病竇症候群。
3. 不規則心跳:
當心律不正出現,心跳頻率屬於正常值,但會時快時慢,紊亂地跳,甚至出現漏拍。病人因為這種心律不正原因會感到:
胸悶
心悸
頭暈
嚴重時更可能導致休克,甚至猝死
可能導致不規則心跳的類型多為心房顫動。
由於心臟是整天持續活動的,不明顯的症狀難以察覺,而部分患有心律不正的病人更沒有任何症狀亦沒有先兆,病人甚至要在進行體檢時才會偶然發現。另外,部分心律不正病徵例如氣喘、 心悸或昏暈與焦慮症或驚恐症近似,病人有機會因而延誤診治。因此,一旦病人出現疑似心律不整的症狀,應盡早向專業人士咨詢並排除病因,再作合適的心律不正治療。
心律不正原因有哪些?
除了部分病人是由於先天原因外, 造成心律不整的高風險因素有很多,而且有不少都與其他心血管疾病及個人生活習慣識識相關:
遺傳基因失調或家族病史
冠心病、其他心臟問題或曾進行心臟手術,都是心律不整的高風險因素
高血壓,使心臟負荷過重並影響心律,導致心律不整出現
甲狀腺失調
糖尿病,如病人控制不當,有可能引致高血壓及心律不正病徵
電解質不平衡,由於血液中的電解質會影響心臟信號的傳遞,所以電解質不平衡可成為心律不正原因
濫用藥物,部分受管制或違禁藥物如可卡因可對心臟做成嚴重影響,病人更可能因出現嚴重心律不整而猝死
吸煙或攝取過量咖啡因,尼古丁與咖啡因都是興奮劑,會令心跳加快
精神緊張、壓力過大
年齡增長,人體隨年齡增加會開始退化,心跳易出現過慢情況
過量酒精,坊間誤有傳言「飲酒護心」,事實上過量酒精易導致嚴重心律不整
貧血,當血液的帶氧量不足可增加心臟的負擔,如此一來,有可能對心臟帶來傷害並引致心律不整
睡眠窒息症,睡眠期間短暫的呼吸暫停有可能引致心跳緩慢,令病人出現心律不正病徵
關於冠心病成因及治療 - 相關問題:
BMI是身型的指標,超標就是有肥胖問題,而肥胖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冠心病原因。雖然肥胖並不等於病人一定會患上冠心病,但卻會帶來莫大風險,因為肥胖長期會增加患上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膽固醇的風險,因而又大幅增加患冠心病危機。所以,如果BMI偏高或超標,都應開始調節生活習慣,以減低肥胖有可能成為冠心病成因。
可以,但不應太激烈。冠心病治療之中,適量而恆常的帶氧運動有助患者減低冠心病發作的次數,而且運動有助控制肥胖問題,由根源去減輕一些冠心病成因。不過,由於確診病人的心血管情況各異,病人應先咨詢醫護意見,並定立合適的運動計劃。
前者只能記錄短時間內的心電活動,如在檢驗時病人沒出現發作,結果便未能反映病人實況。包括血液指標等,雖然可以為醫護提供一些數據作評估,但由於這些數據對於冠狀動脈評估未必足夠,而且病人可以在已患病情況下卻沒有任何冠心病症狀,所以定期做這兩項檢驗並不足以作為足夠的冠心病檢查,病人亦不能以結果作定論。
如果壓力問題已經導致生理健康問題,病人就必須同步處理生理及心理問題。由於冠心病嚴重時可危及性命,無論冠心病原因是什麼,病人都應及時求醫,並與專家商量最佳的治療方案。
飲食講究均衡及有營養,大量攝入酒精是導致冠心病成因,但只要控制飲用量,就不至於有太大問題。不過由於酒精始終是刺激性物質,飲用後會影響心跳,即使飲用,亦只宜少酌。至於「飲酒強心」一說,醫學上未有實論證明,如此一來,如果病人已確診冠心病,仍以戒酒為最好。
糖尿病只是其中一種冠心病成因,病人不一定會因此患上冠心病。但是糖尿病患者患病比率較一般人高出2-3倍。而且由於糖尿病有可能破壞病人的心臟神經,令病人感覺不到心絞痛,病人亦會因此不能及時發現患病而導致延誤冠心病治療。
兩種都是病人可自行購買的藥物,但病人服藥,無論是什麼藥物,其實都應在醫護指示下進行。病人不應在未求醫或未確診下胡亂服藥。另外,由於脷底丸在開蓋後只可存放8 星期,病人要特別留意購買渠道,以確保藥物安全有效。
由於脷底丸的作用原理是讓血管擴張以緩解冠心病症狀,服用後病人有機會出血壓低、頭暈的症狀。其他副作用包括頭痛、面部發熱或發紅及心跳加速等。
如果本身沒有任何病徵,而在多項冠心病成因中又屬低風險人士,每年都應最少做包括心電圖及驗血等的基本項目。如果病人已有一些長期疾病,或本身已有一些高危冠心病風險,就應選擇一些進階的項目,例如電腦血管掃描。但如果病人已經出現冠心病症狀,就應該盡早求醫,由專家建議合適的方案。
專家一般會從病人的胸腔或腿部中取出合適的血管來用。
缺乏女性荷爾蒙雖然是其中一個間接的冠心病成因,但年長老化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所以單靠荷爾蒙藥物未必可防止患上冠心病。
由於一些冠心病成因如性別及年齡等是不可改善的,良好的生活習慣亦只可把患病機率大大減低,而不能完全避免。
首先,請留意係是否已經曾出現一些冠心病症狀。如果有,就應盡早求醫,由專家建議你應做的冠心病檢查或治療。如果沒有,由於部分病人可以沒有明顯的冠心病症狀,最穩妥亦是及早向醫護人員查詢合適的檢驗方案。
有。由於此病多是年月累積,而且與生活習慣及年齡有關,如病人不從源頭改善身體又或是病人年老,老化無可避免,冠心病都會有可能復發。
由於部分藥物可能出現相沖,特別冠心病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病人應在醫護處方藥物時留意囑咐。另外,飲食習慣與導致冠心病原因有直接關係,病人不論是否在進行治療都應作適度調整,以保持心血管健康。